导师专访:8年建筑类学科教学经验将学生不断送进哈佛皇艺伦艺!

2021-08-14 08:04 免费咨询:400 696 6006

一个成功作品集导师的标准是什么?她8年建筑类学科作品集教学经验,凭借高效实用的作品集创作方法论,将百余名学生送进哈佛、RCAUCLAA、谢菲、PRATTRMIT等英美澳加名校!辅导专业涵盖建筑、景观、室内、城市设计等学科。沉浸到建筑设计学科中,总结、优化、提炼教学经验,每年度的学科调研,是她带出名校学生的关键。

 QINGYI 


教育背景

 

英国利物浦大学-建筑硕士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本科

 

个人经历

 

师从日本著名建筑师六角鬼丈

曾就职于华黎、朱培等著名国内建筑师事务所

曾就职于中国建筑设计装配式研究院

主持参与国内外多个实际建筑/景观项目

 

学员录取院校(部分)


哈佛、RCAUCLAA

谢菲、PRATT、RMIT

新南威尔士、华盛顿、卡迪夫等

 

一本一诺建筑环境设计学院院长QINGYI老师专访,前方干货预警,8年建筑领域经验分享,建筑类学科必看~

 

 - 01 - 

 

建筑的纯粹性

是前进的根本动力

 

建筑是理性与艺术的融合

 

最开始学习建筑,是因为我是理科生,在一众艺术类专业里,建筑相比其它专业来说,更加的适合我。另外建筑对于很多非艺术、跨专业的学生来说,无论你是什么专业,它都是一个很好的方向选择。建筑类学科的包容性更强,学科之间的融合也会给你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QINGYI老师的学员原创作品集节选

禁止任何形式的引用、搬用、盗图

 

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纯粹性令我着迷

 

现代主义建筑源起于西方,虽然国内的建筑专业也在不断地发展,但是与国外的建筑类学科发展相比较,环境差别是非常大的。国内的建筑环艺是比较传统的,偏向于建造类;国外的建筑则更加的纯粹,具有精神上的引领,强调对学科的感受性。

 

另外就是华黎对我的影响比较大,华黎他本人是哈佛毕业的嘛,我大三大四在华黎的事务所工作的时候,看到他对于建筑是有理想与热忱的,他的作品大多为理想中的建筑,不会掺杂过多的商业性。当我看到他保持一颗纯粹之心做建筑的时候,我就很好奇,西方的建筑学科对他的影响为什么会那么大。

 

云南 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 2010

©华黎事务所

 

基于国内外教学环境的差异和对西方建筑学科的好奇,我选择了出国继续深造。


三次环游欧洲,奠定扎实的基本功

 

其实留学对我最大的影响并不是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什么,而是那三次环游欧洲的经历。我在英国读研的时候,独自一人三次前往欧洲,每一次26天,我会计划好这26天的行程。因为学习建筑是需要非常扎实的基本功,建筑空间的学习不是纸上谈兵,需要你真正的前往实地观摩。

 

©QINGYI老师部分行程安排

禁止任何形式的引用、搬用、盗图

 

这个建筑物为什么会这样建造,每一处的设计是什么用意。不能仅仅流于表面,看到一个建筑因为其年代风格而喜欢。建筑设计是需要非常强大的底层逻辑思维,空间的转换和秩序都是需要靠逻辑来支撑的。所以我会将每一处的建筑都画下来,进行建筑的逻辑思维训练,在一笔一画中学会阅读空间。

 

©QINGYI老师部分手稿

禁止任何形式的引用、搬用、盗图

 

三次实地阅读空间的经历对我的影响还是蛮大的,让我能够沉下心来走进建筑,沉淀、积累建筑空间知识,也为未来的事业奠定了扎实的基本功。

 

 - 02 - 

 

未来建筑空间设计

探索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

 

设计是需要找到自己的平衡点

 

以我来举例吧,无论是进入华黎、朱培这样的建筑事务所,还是就职于清华设计院、以及中建装配式研究院,都是需要找到自己在设计工作中的平衡点。

 

像华黎、朱培这样的事务所,这类的事务所工作内容是更偏向于设计感,非常重视设计;但如果想要毕业后追求稳定,设计院就是不二的选择。设计院可以给你提供更稳定的平台和更好的资源,比如中建装配式研究院会有很多国家扶持的项目,如果你想要做一些创新性的项目,研究院也会给你机会去探索。我在研究院的时候,就有三个月的民居研究学习经历,对我来说是很宝贵且幸运的,可以深入地去了解和探索某一领域。

 

©QINGYI老师的学员原创作品集节选

禁止任何形式的引用、搬用、盗图

 

另外一点建筑是很纯粹的学科,无论是个人的事务所还是设计研究院,每一个人都是专注于自己负责的那一部分,层级关系不复杂,环境氛围很nice,当你看到你所负责设计的图纸变成现实时,那种自豪感、满足感是什么都抵不过的。

 

感受建筑秩序美,保持好学心态

 

建筑是一门需要沉下心来深入地去研究的学科,作为一个建筑师,看待建筑是需要从你的逻辑思维出发,为什么几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的建筑会这么设计?为什么现在看起来依然是很前卫的?从建筑的构造逻辑思维意识出发,去感受建筑的空间与秩序。

 

另外学习的心态也很重要,对我来说,可能简单、随遇而安的心态在我学习建筑的时候有很大的帮助。想的没有那么多,反而可以在浮躁的世界中保持头脑的清醒,专注于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当中。

 

©QINGYI老师的学员原创作品集节选

禁止任何形式的引用、搬用、盗图

 

未来建筑空间设计,

向探索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出发

 

现代主义建筑发展那么多年,人类的居住、活动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楼林立的水泥森林也给未来的环境提出了一个新的难题。

 

什么最能体现一个设计师有责任感?我想大约是他对环境的关怀和保护,未来建筑也必将往与环境、社会更加友好的方向发展。所以现在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建筑都会在建造的时候,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比如安藤忠雄操刀设计的综合建筑群淡路梦舞台。

日本 淡路梦舞台 2000

©安藤忠雄

 

淡路梦舞台的主体构想是希望被破坏的自然在人类的努力下还会复活为绿色的森林,通过建筑来回归自然,回归生命。

 

日本 淡路梦舞台设计草图 2000

©安藤忠雄

 

建筑群依山面海,建筑群大体分为3个组团,在设计中灵活利用了山体斜面,将酒店、回廊、展望露台等建筑设施自然地融为一体。

 

 - 03 - 

 

教学调研&方法论

成功将学生送进各大名校

 

教学调研,是作品集导师必备技能

 

我是一个非常乐于分享的人,喜欢教学和设计,作品集导师恰好是中和了这两方面。成为一名作品集导师后,我希望将我建筑空间学科的经验分享给他们,避免走弯路,浪费时间徒增无用功,所以当我的学生拿到了英美名校的offer的时候,那个瞬间非常的有自豪感和满足感。

 

建筑行业是不断地在发展的,学科的调研很有必要,了解、掌握建筑领域最前沿的动态,培养教师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在调研中增加教学能力,才能更好的为学生作品集提供帮助。通过每年1-2次的学科调研,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完善的方法论,目前一共有15个教学模块,全面覆盖了教学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顺利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一系列作品集的创作。

 

©QINGYI老师的学员原创作品集节选

禁止任何形式的引用、搬用、盗图

 

教学时我会将学生的创作进行量化,就像在设计院工作一样,什么时间节点前完成某部分的创作,凭借这套高效的方法论,让学生快速地由量变来引起质变,加上我们一本一诺的教务老师都很负责,我可以很自豪地说,只要跟随这个节奏来创作作品集,不可能申不到你想去的学校。

 

创作中遇到瓶颈,不妨倒推项目的概念逻辑

 

建筑设计需要强大的理性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是顺畅的,如果你在项目创作中遇到了难题和瓶颈,那么一定是你最初的核心概念和底层设计逻辑出现了混乱。

 

调研分析的结果是你设计的开始,如果你的概念逻辑都不清晰,在动手时就一定会出现阻力。建筑是具有严格层级关系的一个学科,一个点不明确,势必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创作,所以如果出现了瓶颈,倒推你项目的概念逻辑思维,是一个很好解决问题的方法。

 

包容性学科,跨专业也能申名校

 

建筑对于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建筑学科涉及的范围很广,覆盖了人类社会所有活动的需求,可尝试性的点就很多。理性的学生可以学习建筑、城市设计;介于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学生可以尝试室内空间;那以感性为主导的学生就可以选择舞台设计、灯光设计。所以跨学科的学生,也能在建筑类学科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本命专业。

 

©QINGYI老师的学员原创作品集节选

禁止任何形式的引用、搬用、盗图

 

每个国家院校都有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一般来说,英国大多数院校风格是更加前卫的,极具想象力的,院校也会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放开手让学生尽情散发灵感;美国大多数院校就会更偏向实用主义,简单直接,以功能性、可落地性为主。澳加的院校则介于英美之间,强调两者方向的融合。

 

无论是什么专业、选择哪个国家院校,关键还是你作品集的核心。作品集的内核是体现你的思维体系和意识形态,需要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思考与观点。空间、材质等等只是你的工具而已,如何使用这类媒介通过外在的构造将你的思想嵌入到作品集并传达给招生官,才是一本成功作品集的关键。

 

 - 04 - 

 

建筑是精神的引领

设计至上,永不停歇

 

建筑具有无与伦比的精神引领性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路易斯康,他作为现代主义的大师,并没有让建筑以功能至上,他认为形式引起功能,功能不过是设计的下线,如果只满足建筑的功能性需求,那建筑就是个遮风避雨的场所而已。所以他在追求建筑极致的形式时,同样也能将功能做的很好。

 

美国 埃克塞特学院图书馆 1965-1971

©路易斯康

 

他认为欧式几何图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就会使用绝对完美的几何图形营造出浓重的空间氛围;他认为每一种材料都有着自己的特性,光是人神的对话,他的建筑,就是要将对话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美国 萨尔克生物研究所 1959-1965

©路易斯康

 

路易斯康曾说过,对那些低能的建筑师来说,建筑不过是挣钱的来源。而不象它所应该的那样——创造美感和艺术。对我来说,建筑不是事务,而是我的宗教,我的信仰,我为人类幸福、享乐而为之献身的事业。所以在他身上,你是可以真的看到建筑对于人的精神引领有多么的强大,他对于建筑的理解与表达也是深深地影响到了我。

 

未来,设计永不停歇

 

建筑是我一生的事业,未来希望能借助我自己的方法论带出更多更优秀的案例,同时也希望自己可以再尝试做设计,哪怕是从一个小的项目开始。教学+设计,让自己可以收获到精神上的双重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