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专访:数据驱动 × 跨学科协作——用数学的严谨性约束设计,用设计的创造力解放数学

2025-09-17 10:54 免费咨询:400 696 6006
图片

RCA&Imperial College London

皇家艺术学院&帝国理工大学

HAN,一位横跨数据分析、交互设计与艺术教育多个领域的创新者,现任交互设计导师。她拥有皇家艺术学院(RCA)与帝国理工学院的跨学科学术背景,更具备与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合作项目的实战经验。她的教学与研究聚焦于数据驱动的健康设计跨学科协作方法论,以及如何将数学思维与设计思维相融合。


本期专访将带您了解她的实践历程、设计哲学与教学理念,探索她如何用“数学的严谨性约束设计,用设计的创造力解放数学”。


图片

01

交互设计

从数字到设计创作
图片

Q1:分享看看在不同领域的实践历程?


图片


我的实践经历覆盖了数据分析、交互设计和艺术教育等多个领域。在数据分析方面,我参与过大规模数据挖掘、建模与界面优化项目,通过数据驱动方法显著提升系统的决策效率和用户体验。


图片


在交互设计与艺术教育领域,我致力于辅导学生完成从概念发想到作品展示的全过程,帮助他们将创意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此外,我还深度参与了医疗健康科技相关的项目,与英国NHS合作,将先进的设计方法与医疗场景中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图片

导师作品

这些跨领域经验让我积累了丰富的方法论:我学会用数据支撑设计,用设计思维破解复杂问题,并在多元背景中快速适应与创新。


Q2:学习交互设计给您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学习交互设计让我最深远的收获,是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无论是设计数字界面还是服务体系,我不再只关注功能实现,而更重视用户的真实心理感受和行为习惯。

图片

Final Work

通过在项目中融入用户行为分析与界面优化,我曾帮助团队将复杂的系统转化为 intuitive(直观)且友好的体验。这种思维方式也延续到了我的艺术与医疗设计实践中——始终从用户/患者/观众的需求出发,设计出既有效又有温度的作品。

Q3:您为什么选择成为一名作品集老师? 


图片

我选择成为作品集导师,是希望将自己在跨学科实践中积累的方法论和视角传递给更多学生。辅导过程不仅是帮助学生理清创作逻辑、提升视觉与叙事表达能力,更是引导他们融合数据思维、设计方法与创新意识,做出逻辑严密且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作品。

图片


与此同时,教学相长,每一次指导都是我自身专业能力的反思与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新鲜观点也常常为我带来新的启发。


Q:在您看来,什么样的作品才是优秀的?

我认为优秀的作品集项目应具备三个关键特质:

一是明确的主题与目标——作品需有清晰的表达意图和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是创新与独特性——无论是在方法、形式还是理念层面,都应提供新的视角,体现作者的思考深度;
三是用户或观众导向——必须考虑受众的体验与反馈,让设计不仅能“被看到”,更能“产生影响”。

图片

HAN以其跨学科的实践背景和深厚的理论积淀,正推动着设计教育与行业实践的边界拓展。她强调的不只是技巧传授,更是一种思维建构:在数学与设计、数据与创意、约束与自由之间找到平衡点。


正如她所说:“真正的创新,源于不同领域的交叉地带。”而她的教学,正是要带领学生走向那片广阔而充满可能性的地带。


如果你也对交互设计感兴趣,可以关注HAN老师之后的分享与课程。


采访编辑/阿诺

导师作品/图像等

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

添加 一诺 小助手

获取更多留学申请/作品集经验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