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专访:爱大让我重新定义Graphic Design内核——从“好看”到“有思考的价值”

2025-09-17 10:25 免费咨询:400 696 6006
图片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爱丁堡大学

Muggle导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英国TOP名校爱丁堡大学的视觉设计硕士,且拥有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

导师曾任北京东道品牌创意集团平面设计师,期间参与香港中文大学基金会等创意设计项目,擅长叙事设计,视觉心理学及功能可视化研究,带领学生挖掘独特的设计视角,产出具有思考深度的视觉作品。



图片

01

视觉设计

从概念到可感知叙事
图片

Q1:爱大的Graphic Design是什么样的专业?

图片

爱大的印刷相关课堂

爱大的平面比较注重“创意”和”技术“的结合,以及项目的逻辑性推导。我们会深入探讨平面理论如视觉语言、色彩心理学等,然后通过实践去把专业理论转化为落地的作品,并在过程中尝试许多不同的媒介。

图片

COP26大会现场

我觉得我们专业的课程中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实验性”与“社会责任”并重。比如核心课Critical Design Practice 会要求我们以苏格兰社会议题(如移民文化、气候政策)为命题,用视觉语言提出批判性方案教授会特别和我们强调:“别做‘安全’的设计,去挑战观看者的认知惯性!


图片

导师作品/批判性视觉项目《Extreme Weather COP26》

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们为COP26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作的一系列视觉设计,是以全球降低碳排放为主题,这让我重新认识到视觉设计的价值和意义,以及通过设计去制定/改变一些规则,建立新的生活方式。


图片

《Extreme Weather COP26》视觉设计延展
整个项目就像一个真实的设计公司那样运作,在过程中我们还邀请了计算机的同学协助去做编程的部分,当然我们也有自己的工作室网站。


Q4:最近在研究尝试什么感兴趣的方向/课题?

我很喜欢跨专业的研究,以多学科为导向的视觉设计,我觉得这是真正意义上让设计师从“服务提供者”转为“文化生产者”,让设计完成从“造物”到“启智”的跃迁



《Extreme Weather COP26》APP测试

对我来说,视觉创作的魅力在于它像一场“翻译游戏”——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叙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调研,视觉实验,媒介尝试来实现课题产出,这个过程不仅是为了设计产出本身,也会加深我们对事物/世界的认知。


Q3:在爱丁堡留学的生活感受如何? 


图片

卡尔顿山的日落

爱丁堡像一场沉浸式的多维剧本——充满“矛盾感”的浪漫。比如十二月下午三点就天黑,但冬日阴霾总被酒吧里民间歌手的竖琴声点亮;学生公寓虽小,厨房却能眺望福斯湾的暮色沉船。


图片

爱大毕业展的周边商店

周末去爬亚瑟王座,遇过暴雨也见过双彩虹,皇家一英里的繁华街市,卡尔顿山的夕阳落日,这些总能让异乡人感觉到“归属感和自由,平静和热情”,也是我艺术创作的源泉。



Q:在作品集方面,您是一位怎样的导师

我属于比较注重逻辑的老师,好的逻辑思维能够让我们的设计内核更清晰。在设计中我常常会从逻辑梳理出发,带学生一起整理思绪,并且增加艺术创意和技术实验的部分



带学员做项目逻辑梳理的过程

我比较擅长视觉叙事、批判设计、跨学科实践以及落地的项目。丰富的工作经验让我能够给学生许多真实可用的指导,在设计中我会尽可能鼓励学生,做更多的探索和延伸


项目研究/思维发散过程记录

我希望大家都能够逐渐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找到属于自己的设计语言所以我很关注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分享优秀的作品,以及当下艺术市场的走向趋势。



Q:可以简单分享您的作品嘛?


《Utopia:Dream Factory》以马斯洛五项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为切入点

我在批判实践课中做过一个叙事性的动画故事情节设定是脱离现实的乌托邦世界——在未来有一家工厂,专门为人类制作“人生需求“,在这里只要花费“金钱”,就可以满足自己的任意需求。



《Utopia:Dream Factory》项目

这则简单的故事放大了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人们内心的贪婪,把“人”本身物化成了商品,通过反讽来表达如今社会过度依赖科技运转的现象,以及背后资本的贪婪无度。



Q:您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掌握的重要特质是?


图片

爱大艺术学院的环保手袋

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始终保留一份“野生的好奇心”——比如能对超市小票的排版产生社会学联想,或是愿意用三天时间实验咖啡渍做字体肌理。去渔港录音频波纹,将声波图形转化为手工丝网印的潮汐纹理,这种将生活体验转化为视觉隐喻的敏感度,远比技术纯熟更重要。


而在能力培养上,我常强调三点:

理解技术我们不仅要掌握工具,更要理解工具,“为何选择Riso/丝网印而非数码印刷”——媒介本身就是叙事;


批判思维能像侦探般拆解品牌视觉的意识形态,例如分析穆斯林女性杂志的字体策略,发现字间距与身份表达之间的隐秘关联;


跨学科能力:例如我们可以用EEG脑电数据去生成动态海报,证明特定的色彩频率...



Q:站在导师的角度,一本优秀的作品集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特质?



《Ambiguity & Truth》真相与模糊

我认为是项目的逻辑性和难以替代的创意。在项目中我们往往需要传达独特的视角,深入思考和对主题的理解,我会很注重学生在作品中的叙事能力,即能否通过视觉语言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当然最重要的是突破传统界限的勇气。在指导时我会着重引导学生挖掘个人风格,鼓励实验性探索,同时确保作品既有深度又易于理解,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艺术和观众的有效沟通。


采访编辑/阿诺

导师作品/图像等

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

添加 一诺 小助手

获取更多留学申请/作品集经验干货